万里莽原,千里荒漠,在我们的眼中无不变得温和。——郭小川《春歌》 日本,岛国,精致、弹丸,寸土寸金。和千里万里的辽远苍漠套不上什么关系。情绪总归是一时一段的。此时此刻,我喜欢这2个短句,并用来做标题。 白露以后寒露以前,去仙石高原看芒草。伊豆半岛,青梅煮酒。
|
|
从布达佩斯到布拉格(Prague/Praha),搭乘夜车,欧铁的包厢都是单侧床,虽小但隐私性极好,梳洗台在室内,列车员会来叫早并送上热咖啡。 睡在上铺,火车铁轨声的均匀的节奏,象首催眠曲。布拉格的发音读起来就和blue一样叫人喜欢,舌头一卷顺滑地吐出两个音节。东欧是个神秘的地方,高一点和冷战与政见有关,雅一点和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有关,远一点还是离不开那个哈布斯堡王朝。 穿过斯洛伐克,在德国境内的德雷斯顿(Dresden)转车,前后14个小时终于抵达布拉格,早上6点,地铁已经运营但是尚无人售票,这些日子走过的国家基本都不是欧元区,面对自动售票机只能视而不见。6站路若不想逃票就只有走过去,狠了下心,装得若无其事,提心吊胆到站下车,终于可以呼吸得心安理得。早上7点,布拉格的街头,惊艳是我唯一的情绪。 佛洛伦萨大街,时间还早,路人寥寥,犹太风格的岗石建筑浓郁的入侵视觉。惊鸿一瞥。 叩响门铃,华裔女子出现在门后,牵着她的小女儿,内院很大,足够搭建一个泳池,5层的建筑,旋转的楼梯,每个平层都有4间卧室,三楼是供出租的。详细内容... |
|
大约七八年前,写了个中篇,结局是那个安之若素的女子在阿尔卑斯少女峰索道事故中丧生,那个时候,我并没有来过瑞士,为什么会设置了这个场景,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潜意识。
欧铁很方便,但价格还真不便宜,甚至超过了机票。唯独异常的方便,火车站都在市中心,欧洲大陆的旧城都小,下了火车经停或者小住都不用再做舟车劳顿。 在苏黎世转了趟车,本来应该在琉森(Luzern)下车先安顿,一来临时兴起,二来也是不想浪费欧铁通票的日使用率,在琉森车站换了个站台直接登上开往因特拉肯(Interlaken)的金色山口观光线(GoldenPassLine)。因为转车时间仅有5分钟要跨越8个站台,瑞士的火车以安全和准点出名,赶得狼狈,终于在最后30秒钟内攀上火车,然后拖着笨重的行李在火车上穿行,一等舱的车厢在末端,一路走过去,经过每一节车厢的接驳处我都心有余悸的担心会不会站不稳的掉下去,于是通过时紧紧握住扶手,这种场景恐惧源自某部纪录片。终于安全到达,一等舱的车厢有宽大至顶的玻璃窗,桌上有地图,座椅沙发厚实加宽,也不枉提心吊胆从车头走到车尾。详细内容... |
|
欧洲在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对它抱有很高的期望值,甚至想把余生筑建在地中海沿岸,生活在那些田园湖光中感性优雅并且悠闲,这种信念是怎样慢慢潜移默化的产生的现在已经找不到具体的根源。 然而当我到达欧洲,我掩饰不住失望。 但两年后,我开始完成这系列文字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依然是喜欢欧洲的,只不过我喜欢的是两个世纪以前的那个欧洲,从奢华的巴洛克的蓬裙开始到公主与王子的童话结束。
第一站,选择降落在德国。在德意志的严谨有序中入境、换乘,前往意大利。详细内容... |
|
一、茵河边上的桥
停留一天。特意的。在奥地利西南关隘的一座美丽的小城。 小,是指面积上和S城相比的。除此以外,它饱满沉淀的穿越时空的元素,澎湃我所有的念想。 因斯布鲁克(Innsbruck),在德语里是茵河(Inn)边上的桥的意思。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谷之中,是奥地利的第三大城市。详细内容... |
|